温馨提示:此页面由第三方提供! 乐修号自营维修号码:4OO-966-8255

居民存款正在跑步“入市”?慢牛进行时,“尚未全面加速”|界面新闻

更新时间:2025-08-21 21:55 jiuhebk 8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近期,A股市场表现强劲,牛市氛围愈发浓厚。

8月20日,A股市场延续强势表现,主要指数集体走高,其中沪指续创10年以来的新高。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1.04%,报收3766.21点;深证成指涨幅为0.89%,收于11926.74点;创业板指小幅上涨0.23%,收报2607.65点;科创50指数表现尤为亮眼,大涨3.23%,收报1148.15点。

从成交情况来看,沪深两市当日成交额达到2408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801亿元。尽管成交量有所萎缩,但市场整体做多氛围依然浓厚,指数的持续攀升彰显出当前市场的强劲势头。

与此同时,居民存款也加速流入股市。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降0.78万亿元,与此同时,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为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居民存款正在跑步“入市”?慢牛进行时,“尚未全面加速”|界面新闻-第1张图片-乐修号

这一数据变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不少观点认为,这显示部分储蓄或通过基金、股票等渠道流入资本市场,居民存款“搬家” 入市的讨论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一个关键问题摆在市场参与者面前,居民“存款搬家”到了什么程度?存款“搬家”入市能否为牛市“添把火”?

央行数据清晰地描绘出7月资金流向的变化。从历史数据来看,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的显著增长往往与居民资金入市存在关联。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涵盖了证券、保险及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在当前股票账户余额变化公开数据不再披露的情况下,非银存款成为观察资金进出股市情况的重要指标。

广发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倪军对界面新闻称,“7月非银存款明显多增,存款‘搬家’现象再现,大概率源自权益市场表现亮眼,居民存款加速向权益等非银部门迁移。”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进一步分析了资金流转的路径,“当居民赎回理财产品时,资金将从表外回到表内的居民活期存款,进而推升M1增速。而当资金流入股市时,居民活期存款将转化为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即从M1的居民活期存款转化为M2中的非银存款。7月M1和M2的增长均超市场预期,可能部分反映居民理财加速进入股市的影响。”

居民存款搬家的前提是什么?权益市场中期基本面预期改善、预期赚钱效应回升是必要条件,A股当前已经具备。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告诉界面新闻,“历来都没有脱离基本面的牛市,即使是14-15年牛市,背后也蕴含着‘互联网产业趋势日新月异、自上而下改革预期强烈’的基本面趋势。存款搬家真正的传导链条,应该是‘基本面预期改善→ 股市赚钱效应初步累积→ 居民存款向股市搬家→ 市场上行动量和幅度进一步放大’,基本面预期决定市场变化的方向,资金体量决定市场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当下,26年A股盈利能力拐点的预期逐渐清晰,居民存款搬家的基本面条件正在趋于成熟。”

中信建投策略团队告诉界面新闻,居民存款“搬家”,对股市来说,这意味着增量资金的流入,有利于推动A股估值中枢上移和指数上涨。一方面,中长期资金入市,保险和理财是目前“存款搬家”的关键渠道,今年有望提供约7000亿元中长期资金,在这种背景下,红利资产或最终受益于中长期资金入市;另一方面,对于居民端的高风险偏好资金而言,目前来看可能还需市场情绪再度升温的触发,届时个人投资者可能通过ETF 或直接入场,有利于成长风格的演绎。

招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王先爽从宏观角度对界面新闻指出,“所有价格都是货币(流动性)现象,资本市场也不例外,所以每一轮牛市过程中,都会有银行存款迁徙资本市场的逻辑出现。而居民存款是最大的潜在资金,因此必然能成为牛市的推动力。换个角度说,居民存款无疑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稳中向好的重要因素。”

居民存款搬家到了什么程度?申万宏源策略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尚未全面加速。”申万宏源对界面新闻指出,历史上居民存款搬家程度同步或滞后于市场底,其中14-15年、20-21年均滞后于市场底,也体现了居民存款搬家的前提是市场赚钱效应的累积。

“22年以来居民存款规模提升、定期化加速,居民存款搬家程度也持续下行,短期A股市场赚钱效应初步恢复,居民存款搬家程度不再继续回落、但仍位于历史绝对低位,居民存款搬家正在萌芽,但尚未全面加速。”申万宏源指出。

不过,也有券商分析师持相对谨慎的观点。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界面新闻表示,“2022年9月开启本轮存款利率调降,2023年后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同比增速下行,但非银存款增速的抬升更多缘于禁止手工补息导致的企业存款下行,当前散户搬家特征尚不明显。”

部分分析师认为,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往往会引发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的此消彼长。这更多反映的是市场情绪的短期波动,而非居民资产配置观念的根本转变。

王先爽告诉界面新闻,“今年1月居民存款大幅多增、非银存款大幅少增,2月则呈现居民存款大幅少增、非银存款大幅多增的情况,这与同期资本市场表现形成一定共振。综合数据来看,今年前7个月居民部门整体存款净流出并不明显。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的此消彼长呈现高波动特征,不能仅凭单月数据就判定居民存款会快速发生迁徙或‘搬家’。”

中金公司向界面新闻表示,“除了上述因素,政策引导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近年来,监管层不断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增强了居民对股市的信心,使得部分居民愿意将存款转移到股市中寻求更高收益。”

国盛固收杨业伟则对界面新闻解释,居民存款“搬家”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股市赚钱效应的提升。2024年“924”行情后,股市赚钱效应进一步凸显,吸引了部分居民资金流入。

除此之外,杨业伟认为,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存款收益水平下降,是存款转移甚至股市走强的大的背景。从居民资产结构来看,更大的变化是住房资产占比的下降和金融资产占比的提升,过去几年随着房地产销售规模的持续收缩,存款、保险等金融资产成为居民储蓄的主要形式,居民存款年增量在15万亿往上。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未来需要关注企业盈利的改善情况。如果企业盈利能够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提升股市的吸引力,促使更多居民存款入市,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牛市持续发展;反之,若企业盈利不及预期,可能会削弱居民入市的意愿。

居民存款“搬家”入市的趋势以及对牛市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一方面,从资金规模来看,招商证券相关研报测算,2024年之前发生的定期存款中,2025 年规模约105万亿,2026年及之后到期规模约66万亿。如此大量级规模的存款到期,外溢到任何资产市场都是巨大的流动性冲击,市场对其流入资本市场抱有较大期待。另一方面,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宏观经济的走势、政策的调整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影响居民的资产配置决策和资金流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