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在两年前的上海车展,中国自主品牌应对外国媒体和经销商展现的参展热情还稍显局促,而今年他们已经做足准备,要主动将这场行业盛会转变为品牌全球化拓展的重要窗口。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近期在百忙之中还加了一项外语课程,为今天举办的全球经销商大会做准备。这家成立10年的造车新势力计划借助本届上海车展,邀请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经销商,推动更多产品出口海外。
长安汽车在上海车展开展前夕,与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合作伙伴,分享了最新的全球化战略。在车展开幕当天的展台发布会上,可以轻易发觉参会的海外面孔多达一半以上。长安汽车还为此准备了双语PPT和同传耳麦。
今年上海车展上最直观的感受是,在关税阴影之下,来到中国的海外生意人却变得更多了。每一家汽车品牌的展台上,都会有不同肤色和口音的外籍参展商仔细研究车型的与众不同之处,展台间还时常可以听到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不同语言的对话交流。
一位在汽车行业工作数年的咨询公司合伙人向界面新闻透露,上海车展的热闹已经是全球独一份的存在。当法兰克福车展声量减弱,底特律车展彻底成为区域性活动,曾经只是地方性车展的上海车展已经成为引领当下全球汽车行业技术变革的桥头堡。

历经40年的发展,上海车展的展馆面积从最初的1万平方米扩大到超36平方米,参展商从328家增至近1000家,参展国别及地区从22个增至26个。今年上海车展上,各大汽车公司及相关参展企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达到了193场,创下历年之最。
这种数字变化背后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球汽车产销第一,连续10年位居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在三电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上和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中国自主品牌成为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引领者。
多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上海车展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成为了各国汽车从业人员产品技术交流,以及全球经销商采购和贸易的大舞台。
在极氪、蔚来等中国本土豪华品牌的展台,可以看到挂着奥迪、宝马等厂商证的汽车工程师试乘感受车型差异;沃尔沃组织了小规模的工程师团队,到各个造车新势力展台参观学习。另有一些从日本过来的工程师,特意找了中国合资公司的同事担任翻译,更好体验小米、问界等跨界造车品牌的车型。
即使是一些没有参展的企业,也安排了工程师到上海车展上观摩。界面新闻从起亚中国内部人士处获悉,今年现代集团安排了千余名工程师参加上海车展,并且要求在展会期间在展馆内仔细对标,甚至不能外出观光旅游。
一位负责中欧企业贸易往来的在华资深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过去很难看到有如此多的海外汽车公司高管愿意来到中国,了解中国企业在电池开发、软件性能等领域的先进之处。而这一变化发生的时间,可能不到5年而已。

来自全球各地的汽车经销商则想要将已有技术代际差的中国产品带向海外。一位在小鹏汽车展台的德国经销商向界面新闻表示,中国汽车产品的科技化呈现出与传统德国厂商完全不同的特质。尽管它们短期内在欧洲销量不够亮眼,但有充分可以发展的空间逐步增长。
另一位负责阿维塔海外客户接待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过去想要开拓全球市场,只能点对点跑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现在上海车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短时间内聚拢来自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今年阿维塔计划进入超过50个国家,海外销量目标达到1.5万辆。
“初步估算,车展期间可以接待十几组有意愿的客户,这极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他们也乐意来到中国看展,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进展和市场动向。”
界面新闻注意到,仅5分钟的时间,就有两组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找他沟通生意。在阿维塔展台,甚至一度出现了海外客户接待人手不足的问题。
一位在等待洽谈的墨西哥汽车经销商告诉界面新闻,中国电动汽车的科技感和高质量制造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其中,奇瑞星途等是当地最知名的中国品牌。他此次来上海车展,希望进口更多混动车型,包括阿维塔刚刚上市的06。

当中国汽车公司忙着在上海车展“走出去”,跨国汽车制造商在积极地“走进来”。不止一家跨国汽车公司高管在车展发布会上大秀中文,阐释“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战略。他们还带来了最新基于中国本土消费者洞察,由中国研发团队开发的本地化产品,以此证明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吴钊向界面新闻表示,跨国汽车公司在错过三四年前最佳的转型窗口期后,此次本地化产品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还只是他们交出的产品侧答卷,其能否成功还将取决于后续的价格策略和渠道服务体验。
吴钊认为,尽管美国在实施单边主义,但本届上海车展上出现的多元化面孔、更多更高级别的管理层到访,都说明中国与其他各区域的贸易往来及融入程度,只会加深不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