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此页面由第三方提供! 乐修号自营维修号码:4OO-966-8255

“零售失速,对公顶上”,上市银行2024年再战“对公”|年报观察|界面新闻

更新时间:2025-04-03 21:03 alababa 11

界面新闻记者 | 曾令俊

“零售失速,对公顶上”,用这句话形容上市银行的业绩构成或许再合适不过。

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已披露年报的23家A股上市银行,零售业务普遍失速,对公业务则表现较为亮眼,营收和净利占比增加。比如,浦发银行去年零售业务营业净收入544.35亿元,同比下降14.40%,与对公业务营收增长6.79%,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零售业务受多重因素影响,出现资产质量压力与增长瓶颈,多家银行零售业务业绩出现滑坡。对公业务涉及大额资金规模、长期客户关系和复杂金融服务,能带来更为稳定的收入。”某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多家银行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谈及对公业务时均表示会加大投入力度。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业绩会上表示,对公业务要补上来。“没有一家强的银行,在最后是'偏科'的。没有开发贷,不会有按揭的。没有新开户,不会有待发的。”

对公业务成增长引擎

“零售失速,对公顶上”,上市银行2024年再战“对公”|年报观察|界面新闻-第1张图片-乐修号

从年报看,强调零售转型的银行也开始加大对公业务的关注和投入。

在业内,招商银行有“零售之王”的称号。2024年,该行零售业务在营业收入方面占总收入的58.32%,但利润增长却面临不小压力。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906.44亿元,同比下降9.28%,占该行税前利润的50.74%,同比下降5.83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去年加大了对公业务的投入,批发金融业务表现亮眼。2024年,该行实现批发金融业务税前利润839.1亿元,同比增长20.48%。截至2024年末,该行公司客户存款余额49524.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7%;公司贷款余额2.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8%,远高于其零售贷款余额6.06%的增速。

该行行长王良在业绩会上表示,在银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招商银行将继续坚持零售银行业务的优势,形成体系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特色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2024年,平安银行批发金融业务净利润占比为79.7%,2023年同期为63.6%。截至2024年末,该行企业贷款余额16069.3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4%;对公客户数85.33万户,较2023年末增加9.93万户,增幅达13.2%。

该行副行长杨志群在业绩会上表示,去年平安银行通过差异化经营,逐步提升对公业务的贡献度,对零售业务形成了有效的补位。2024年重点投向优质企业,从行业来看,以基建民生、高钢制造、能源行业、科技企业为主要增量,上述增量接近70%。

从业务上来看,对公业务是中信银行传统的金字招牌。去年该行公司业务收入952.36亿元,同比增长5.03%,占总营收的比重为44.6%,占税前利润的比重为61.6%;公司贷款余额达2.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2%。

对比之下,零售业务的业绩就略显“失色”。去年,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录得收入818.21亿元,同比微降2.08%,营收占比40%,缩小近两个百分点,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则大幅下降42.08%。

该行副行长谷凌云在业绩会上表示,中信银行对公业务良好的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公业务经营矩阵的不断成熟;第二,得益于五个领先的战略实施和超前的存款成本的管控;第三,受益于全行这几年坚持不懈,不惜苦力做到了客户群;第四,得益于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应用带来效率提升;第五,得益于中信集团,难以复制的协同优势。

浦发银行素来有股份行“对公之王”的称号,该行去年在对公业务上继续突飞猛进。截至2024年末,该行对公信贷规模余额创新高,达到2.93万亿元,年增量超过4000亿元,增量位列股份制银行首位。

该行行长谢伟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5年将保持对公投放的长板和优势,对公业务成为全行经营的压舱石。

国有银行方面,2024年交通银行人民币对公贷款贷款增长4363亿元,增幅9.54%;去年建设银行对公贷款增长较快,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达到14.43万亿元。

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对公业务可通过企业客户拓展个人客户资源(如代发工资、员工理财),而零售客户的高净值群体也能反哺对公业务。”有不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相比零售业务,对公业务的资产质量相对稳定。

从年报数据看,多家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有所好转。截至去年末,建设银行公司类贷款和垫款不良率1.65%,较上年底下降0.23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公司贷款不良率1.26%,较上年底下降0.22个百分点;中信银行公司贷款不良率1.27%,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界面新闻记者从业绩会上获悉,多家银行后续战略重心向对公领域倾斜,通过聚焦重点行业、公私联动,加大获客力度,探索新增长路径。

针对对公业务,中信银行副行长谷凌云在会上指出,“2025年,对公业务重点要干好三件大事:一是要坚定推进五个领先战略;二是要继续深化和完善经营管理体系;三是要大力提升场景化、生态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相关业务的比重。”

对于2025年对公信贷计划,交行副行长殷久勇表示,全年安排的增量是4800亿元。一季度对公信贷需求比较好,预计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截至2月末,全行人民币对公贷款比年初增长了近2000亿元,实现了同比多增。

在业绩说明会上,光大银行副行长刘彦在谈到“对公信贷投放重点领域”时也表示,“2025年我行对公信贷中,我们单列了贷款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计划,突出表现在我行对科技、绿色、普惠、制造业、民营、涉农等一系列领域的信贷支持,这些领域的信贷支持在今年全年信贷增量计划中能够占到对公信贷增量计划的70%以上。”

浦发银行副行长崔炳文在业绩会上表示,2025年要实行白名单机制,就是客户信贷准入的白名单,不仅要覆盖当地区域现有的客户,还要符合未来国家发展规划,如先进制造业等。

他表示,名单不是凭空产生的,是要在各个分行充分的行业研究、区域研究的基础上,总分行共同配合,对白名单项下的客户给予充分的授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