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发布消息称,因辅助驾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小米汽车决定召回2025年8月30日前生产的约11万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占已售SU7车型总销量的三成。
这是小米汽车首次因辅助驾驶功能缺陷发起召回流程。根据召回公告,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时,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观点将小米汽车此次召回和今年3月发生的小米SU7严重事故相挂钩。此前,一辆小米SU7标准版车型在夜间高速行车时,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导致司乘三人死亡。事故发生前数秒,该车处于领航辅助驾驶状态。
小米汽车没有直接说明此次召回与3月份的事故相关,仅在答网友问中称,本次召回意在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汽车产品。
界面新闻前往位于北京地区的一家小米汽车门店,销售人员表示,SU7标准版辅助驾驶功能较弱,夜晚或光线条件不佳时,系统表现会受影响,升级旨在提升车辆的安全系数。工作人员在介绍辅助驾驶功能时也表述更加严谨,强调“它只是辅助驾驶(功能),你需要观察路况,有紧急情况要主动控制,相当于油车的定速巡航。”
小米汽车没有回应界面新闻关于此次召回原因的置评请求。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监管总局随后披露的此次小米SU7标准版召回公告详情页面里,“事故及人员伤亡情况”一栏为“无”;“投诉索赔情况”总计为6。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解释称,“无事故及人员伤亡情况,可能说明主管部门目前并未认定,3月份事故是由此次召回所针对的特定软件缺陷直接引发。但是,这也并不能排除小米汽车此次主动召回的原因与事故完全无关。”
小米SU7在售车型有标准版、Pro版、Max版三个版本。其中,标准版未配备激光雷达,采用纯视觉融合毫米波雷达的智驾方案,仅支持高速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去年11月,小米汽车标准版因“自动泊车”功能出现故障引发集体投诉,于今年1月启动了首次召回流程。
这两次召回都是通过OTA(Over-The-Air)远程升级的方式完成,用户只需要升级车机版本即可。这是目前汽车软件存在功能缺陷和安全问题后,监管部门要求的通行做法。
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明确提到,生产者采用OTA方式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应按制定召回计划,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依法履行召回主体责任。
不过,一位OTA相关的研发人员告诉界面新闻,由于“召回”常和企业质量和产品缺陷相挂钩,容易引发负面舆情,部分汽车厂商不会主动发起召回流程,而是对外宣称用OTA升级方式来掩盖。
该人士透露,主管部门在审批OTA软件时,并没有技术手段完全判定此次升级属于消除产品缺陷,还是普通的技术功能升级。在现有政策监管框架下,仍依赖企业在报备过程中如实披露和说明。
由于监管难度较大,部分汽车厂商会选择将尚不成熟的功能直接上车,再依靠后续OTA升级完善。这种做法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带来了明显的安全隐患,其中最典型、风险最高的功能就是辅助驾驶。
一位在国内自主品牌从事辅助驾驶开发的技术人员向界面新闻透露,正常辅助驾驶测试需要经过漫长的软件、硬件以及道路测试。但在当前辅助驾驶技术营销竞赛里,部分汽车公司为抢时机,会在功能测试不够充分时,将系统推送给用户,由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搜集数据、完成迭代。
“未经完整验证测试的辅助驾驶软件不仅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体验感不佳,需要进行频繁接管,更严重的时候,会因为过度信任造成安全事故。”
为整治行业乱象,今年2月,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市场监管总局及时开展备案评估与监督检查,规范OTA升级应用方式,避免企业通过OTA升级隐瞒车辆缺陷或规避责任。
另据界面新闻获悉,今年4月,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汽车企业召开闭门会议,强调生产企业必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不允许在正式上车前,通过小批量用户率先体验的方式进行测试;频繁OTA的企业要接受重点审查。
上述OTA研发人员向界面新闻透露,过去厂商想要推送OTA,只需要走活动备案流程即可,监管层面不会对软件升级的具体内容进行实质性管控。但是,自今年2月最新政策公布后,OTA升级的管理更加细致。一次涉及核心参数变更的OTA升级,厂商必须完成长达数月的流程。
“涉及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变更的OTA升级,汽车厂商需要进行公告申报,周期为两个月时间;在申报完成后,需用时1个月时间,完成车型备案工作。在需要OTA升级的软件研发准备完成后,汽车公司还需进行活动备案,审批时长为20天。”
该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并非所有的功能迭代升级都需要如此严格审批,但超过8成的产品技术变更都与辅助驾驶系统有关。
过去两年,中国汽车厂商在辅助驾驶功能存在明显的过度宣传行为,给用户建立了不符合实际功能的高预期。为遏制这一行为,今年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多次强调,将加大力度对企业夸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欺骗或误导消费者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9月17日,工信部公布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标准针对单车道、多车道、领航辅助等不同功能,设置人机交互、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记录等全方位安全技术要求。该国标的建议实施时间为2027年1月。
一位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自今年4月,多家汽车企业开始参与到该强制性国标的编写工作。征求意见稿形成时间较原计划提前了约1个月。据悉,现相关组织部门已开始着手L3级自动驾驶相关的起草工作。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指出,各家汽车公司应针对新国标要求进行自查。对于不达标的项目需要通过OTA升级解决的,同样需要走召回流程。